应用与案例

2025-10-15

工业射频识别RFID赋能焊接车间全生命周期识别应用
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

访问量: 654

一、应用背景

在汽车制造领域,焊接工艺是保障车身结构强度、安全性及后续装配精度的核心环节。随着工业4.0进程加速与汽车行业对生产智能化、质量追溯要求的持续提升,实现车身从焊接上线到下线的全生命周期信息追踪,成为企业优化生产流程、提升产品品质的关键需求。当前,众多汽车制造企业的焊接车间在生产信息采集与追溯环节,仍面临传统技术难以满足高效、精准管控的挑战,亟需可靠的智能识别技术突破瓶颈。

二、行业痛点

传统的条形码识别模式在汽车焊接车间的应用中,受环境特性与技术局限影响,暴露出诸多问题,严重制约生产效率与质量管控水平:

1)环境适应性差:焊接车间存在大量粉尘、高温(焊接过程中局部温度极高),且伴随金属碎屑飞溅,极易导致条形码污损、褪色或覆盖,直接影响识别准确性;同时,纸质或普通材质的条形码在高温、机械摩擦环境下易破损,难以重复使用,不仅增加了人工更换、维护的成本,还可能因标签失效导致生产数据断层。

2)识别稳定性不足:条形码识别依赖清晰的视觉条件与精准的扫描角度,而焊接车间的粉尘会遮挡扫描视线,生产线震动还可能导致扫描位置偏移,易出现扫描失败、漏读或误读情况。这种不稳定性会造成工序衔接不畅,例如无法及时确认车身工位信息,导致焊接设备待机,影响产线连续运行效率。

3)追溯能力薄弱:条形码的存储容量有限,仅能记录简单的产品编号等基础信息,无法承载焊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参数(如焊接时间、焊点位置、操作人员、设备运行状态等);且条形码与车身的关联依赖人工贴附与扫描,易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信息匹配错误,难以构建完整、可靠的车身焊接全生命周期质量档案,不符合IATF16949质量体系对汽车生产过程可追溯性的强制要求。

三、应用方案

针对传统条形码识别的痛点,晨控智能结合焊接车间的生产特性,提出基于RFID技术的焊接线体智能识别解决方案,通过部署适配工业环境的RFID设备,构建全流程数据采集与管控体系:

1)标签与读写器部署:为焊接车间的车身承载滑橇配备专用RFID电子标签,标签采用耐高温、防粉尘、防金属干扰、防磁场的耐用材质,可稳定附着于滑橇,适应焊接车间的恶劣环境,且支持重复擦写使用,降低耗材成本;同时,在焊接生产线的关键工位(如车身进站处、合装工位、返修工位、下线交接处等)固定安装RFID读写器,实现对滑橇标签信息的自动读取与写入,无需人工干预。

2)柔性生产适配:依托RFID技术的非接触式识别特性,读写器可在滑橇带动车身沿生产线流转过程中,自动、快速获取标签内存储的车身信息(如车型、VIN码、生产计划编号等),并通过工业以太网接口(如ProfinetEtherCATEtherNet/IP等)实时传输至RCS服务器。服务器根据信息自动匹配对应的焊接程序,控制焊接设备调整参数,无需人工切换工艺设置,满足多车型混线生产的柔性需求,大幅提升产线对订单变化的响应速度。

3)全流程数据关联:RFID标签具备大容量存储能力,可完整记录车身从上线到下线的全生命周期信息,包括车身VIN码、生产序列号、配置信息、上线时间、各工位焊接参数(焊接时间、焊点数量)、操作人员、设备运行状态、返修次数及工位记录等。各工位的RFID读写器会实时更新标签数据,形成动态的生产档案;同时,数据通过TCP/IP网络同步至MES系统或车间管理平台,实现从车身进站、焊接加工、质量检测到下线交接的全流程信息追溯,为质量管控、生产优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。

晨控CK-FR08系列产品特点

●高集成度:集天线,放⼤器,控制器于⼀体的31型⾼频读写器。

●丰富的接口和协议:RS232RS485、以太网。支持工业协议Modbus RTUModbus TCPProfinetEtherNet/lPEtherCat以及自由协议TCPIP等。

●高防护等级:防护等级达到IP67,具有防水、防腐蚀、防干扰等特点,能够适应恶劣的工业生产环境。

●标准协议:工作频率为13.56Mhz,符合ISO15693标准。